人才济济,有序组织是关键,有效激励是保障,创新土壤最重要。新征程上,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,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,迫切要求以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安排,最大限度激发人才活力、释放创新潜能,大力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创新生态。

一是强化价值导向。以有效激励激发内生动力,引导科技人才追求真理、挑战未知,强化服务国家、造福人类的责任。坚持“四个面向”,激励科技人才突破受制于人的“卡脖子”难题,增强服务“国之大者”的使命感。坚持以人为本,完善发挥人才主体作用的科研组织模式,让经费、设施等物质条件服务于人的创造性劳动。坚持激浊扬清,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结合,激励与约束并重,引导科技人才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,涵养优良学风,恪守科研诚信和科技伦理。

二是尊重科学规律。着眼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需要,遵循创新发展、科技管理、人才成长规律,摒弃行政化、官本位,信任人才、包容人才,激励引导人才敢为天下先、勇攀世界科技巅峰。针对基础研究探索性强、厚积薄发等特点,强化对“安、专、迷”者的长期激励,鼓励看准方向、“十年磨一剑”。针对青年人才成长特点,实施雪中送炭式的及时激励,帮助他们稳定职业预期,克服影响职业起步的“静摩擦力”,更便捷获取“第一个馒头”“第一桶金”,尽快崭露头角、脱颖而出。针对创新团队发展特点,坚持放权,提倡协同,激励形成战略人才力量的雁阵格局。

三是深化改革创新。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,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中,嵌入科学激励机制。注重基层首创,加强评估总结,增强激励政策的系统性、协同性、实效性。坚持学术性、荣誉性,鼓励和规范科技社团等社会力量设奖,健全社会激励体系。优化稳定支持机制,提升科技人才激励获得感,统筹解决科技人才薪酬分配和待遇保障问题,让有突出贡献者“名利双收”。针对某些政策造成科技人员怕担责任、研究避重就轻、避难求易等问题,着力激励攻坚克难,宽容挫折失败,优化创新生态。统筹用好激励政策工具,强化协同衔接,推动扎实落地,提升激励整体效能。

四是拓展开放合作。鼓励创设更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大科技奖项,聚天下英才而励之。支持与有关国家和地区、国际科技组织等共同设立国际奖项,加大中国科技创新成果集成宣示和推介力度,着力解决我国优秀青年科学家冲击国际科技大奖“临门一脚”的难题。强化对国际科技组织任职人员的激励,支持他们在国际舞台履职尽责。

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